查看原文
其他

杨宗凯:基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发展重点在于这三方面

数老师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19-11-23
点击[中小学数字化教学],关注我们!


文章原标题:《基础教育信息化2.0:科技促进教育创新发展的中国路径》

文章作者:杨宗凯

文章来源:《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年第4期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日益深入,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已经基本度过了以基本技术条件建设和普及应用为主的1.0时代,进入到以创新发展为主的2.0时代。


一、从关注量变的“1.0时代”迈入

关注质变的“2.0时代”


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迅猛。在以“宽带网络校校通”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小学校实现网络接入的学校比例已超过90%,多媒体教室比例也已达到80%以上;在以“优质资源班班通”为核心的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方面,三分之一以上的中小学建有校本资源库,一半以上的学校有与学科教材配套的数字资源;在以“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为核心的信息化教学创新方面,一半以上的教师应用网络空间进行资源共享、备课和网络研修。此外,“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应用,中小学教师、校长、教育厅局长教育信息化培训进展顺利,信息素养得到很大提升。


总体来说,教育信息化1.0时代重点关注量变,强调应用驱动、融合发展。1.0时代,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逐步受到重视,各地、各校在逐步完善硬件设施的基础上,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遍应用,实现数字教育资源的共建和共享,初步形成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例如国家层面,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基础建设水平,鼓励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并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共享服务;在地区和学校层面,提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的水平,培养学校管理者的信息化领导力,积极推动示范学校的创建,信息化教育的雏形开始显现。


进入2.0时代,核心目标是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全面提升教育品质,构建新时代教育的新生态。信息技术不仅仅是教学的工具和手段,而是已成为与教育共生融合的整体。教育信息化2.0不仅改变了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工具,而且从更深的层面上改变了教育生态系统,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致力于实现人的现代化,实现更加开放、更加公平、更加优质的教育。


二、科技促进基础教育系统发生结构性变革


未来的教育必将是构建在互联网上的新教育,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基础教育系统将发生结构性变革,而不是进化式的修修补补。现今,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快速发展,成为教育创新发展的强劲驱动力。


(一)新兴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要求


传统上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的班课制、规模化教学模式有其历史性贡献,但较少顾及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信息化社会,知识生产和流动速度加快、知识更新更加频繁,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更高,而且智能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很多行业的基本业态,让很多工作都可以由智能机器代替人来完成,导致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以往产生很大不同。智能社会更需要的是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协作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的个性化人才,而不是仅仅具有较多知识和技能储备的“硬盘型”人才,因此教育系统的人才培养从传统意义上的“读、写、算(3R)”全面转向关注培养学生面向新时代的关键能力。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发展,是适应新时代学习者特征的必然要求。信息时代的学习者是数字原生代,他们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智能设备的环绕中成长,在数字化科技的熏陶下生活,他们十分依赖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和开展人际交流。在学习方面,他们的知识获取渠道极为丰富,阅读习惯呈现出非线性特点,学习方式高度个性化,对课程质量要求很高,使用数字化学习设备和资源对他们来说几乎是与生俱来的本领。


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变革,是应对新时期人才培养挑战的必然选择。信息化是实现教育多样性、个性化的有效手段,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能够精细刻画每一个学习者的个体特征,从而在提供大规模教育的同时,针对每个学习者的特定需求实现差异化的教育供给,以此解决长期困扰教育界的规模化与个性化相矛盾的问题,实现高质量的教育均衡和高水平的终身教育。



(二)新兴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教育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生态重构是由浅入深的。一是浅层次的变革。在技术引入教育的初期阶段,技术只作为一种辅助工具为教和学的改进提供有限支持,对教育生态的变革是浅层次的,是教学环境、内容、方法层面的重构。二是在教育模式、理念、文化层面的深层次重构。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入,教师逐渐形成信息化教学的习惯,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心理行为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技术逐步从影响教育发展的外生变量蜕变为引发教育深层次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开始深入影响到教育的核心要素和整体结构。


在智能时代,新技术的引入将彻底改变多媒体教室的定义,传统上仅仅具有多媒体内容呈现和有限互动能力的教室必将被更加智能、更具个性化、更支持智能交互和差异化教学的智能教室所取代。不仅如此,全面引入智能技术的智慧校园必将广泛普及,绿色节能管控、精细化治理、个性化服务将全面实现,从而引发学校治理水平的大幅度提升,面向师生的服务能力将迈上新台阶,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校园文化育人等理念将真正得以落地。


(三)新兴技术的发展优化了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信息技术将使今后课堂的边界逐渐模糊,物理学习空间和网络虚拟学习空间将全面衔接。数字化教学资源所占比例日趋扩大,逐步从教学内容的辅助部分变为主体,具有富媒体、强交互、小粒度特征的智能数字化教材将得到广泛应用。


重视创新思维和协作能力培养的课程内容将得到加强,注重开阔学科视野、强调多学科交叉背景下的问题解决能力将成为重点,因此,打破学科壁垒、推行跨学科内容整合将成为一个必然趋势。例如,大数据成为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学习的重要支撑,大数据革新了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为实现大规模的个性化自适应学习提供了重要途径。智能教学助手的广泛应用将帮助教师从繁重的低端智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让教师真正可以专注于提升教学品质。


此外,教学方法将更加多样化,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和混合式学习等新型教与学方法将逐步普及。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绝对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必然向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转变,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良好的技术能力和教学能力;学生的知识获取渠道将更加宽阔,更加平等、更加灵活的新型师生关系将会真正形成。


(四)新兴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教育评价方式


随着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评价体系必然发生根本性变化,知识传授型教育将向能力培养型教育转变,被动识记型学习将向主动探究型学习转变;强调主体性、个性化,注重以人为本、开放多元、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将进一步得到彰显;以科技与教育双向融合为支撑,打造开放性学习环境、加速学校变革、推进教育系统性重构成为必然趋势。


微观上,教学评价的手段更加智能,面向学习全过程,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支撑的精准化评价和智能诊断将全面普及,基于智能评价的学习干预将取得更好效果。宏观上,教育督导评估也将因为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而变得更加科学、即时、精细化。


(五)新兴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教育管理模式


未来学校的内部组织管理体系和主要业务流程也将全面优化和再造。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开展知识挖掘、数据分析、学习效果评价等服务,为实现差异化教学、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务提供了可能。智慧校园的深度应用为提升中小学校管理效率、促进优化治理、实现真正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服务奠定了良好基础,有助于推动教育管理从经验型、粗放型、封闭型向精细化、智能化、可视化转变。


新兴技术的发展深刻改变了教育基本生态,使得教育系统内部将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比如课程体系的重构、教育场景的更新、教学模式的变革、评价方式的升级、师生关系的重塑,最终让整个教育体系发生系统性、根本性、颠覆性的变化。


三、基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发展重点


“教育信息化”本质在于“化”。教育信息化是以人的发展为本位,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实现价值重建、结构重组、程序再造、文化重塑。教育信息化2.0转换教育发展的动力结构,构建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和个性发展的现代化教育新形态,将全面提升教育的内在品质,真正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重点聚焦以下三个方面。



(一)资源的开发利用要进一步优化


一方面资源供给能力得到提升,来源途径更加扩展,开发主体更加多元。智慧电子教材、案例库、虚拟仿真实验实训系统、作业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等新的资源形式涌现,逐渐向大规模、在线访问、个性化和共享性等方向发展。不仅课程专有资源,其他资源如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等,都纳入共建共享平台之上。另一方面资源利用水平不断提升,慕课、在线教育发展迅速,促进高质量开放教育资源在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应用。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化有利于形成覆盖全国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数字教育资源规模化应用,创新资源供给与服务模式,提升资源应用绩效。


(二)师生的信息素养要进一步提升


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快速发展,不仅替代了人的部分智能,还改变了人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未来的教师、学生都更应该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创造的能力。在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加强师生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全球数字公民,使学生能够在数字化社会中健康安全地生存、生活,能够适应信息时代的国际竞争成为教育系统的目标。此外,基础教育信息化2.0的到来,对管理者信息化领导力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教育决策科学化、公共服务系统化和学校管理规范化将成为必然趋势。


(三)技术与教育的融合要进一步深化


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全面提速,一方面,技术深度融入学科教学内容,直接与学科知识点紧密耦合,形成一系列直接服务学科教学的专有智能化工具、资源和系统。另一方面,技术深度融入学科教学方法,直接贯穿教学活动全过程,基于大数据的精确诊断和智能推送全面普及。新兴技术在教育中的创新应用不仅将带来教学手段、方法的重构,而且将带来教育理念、文化的变革,传统教育范式开始发生颠覆性改变,紧密融合、共生发展成为主线。


总之,基础教育信息化2.0的推进,需要树立全新的发展理念,探索全新的发展模式,信息化将真正从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外生动力转化为触发教育生态重构的内生动力。我们应注重以交叉的科学研究把握新规律,以科学的战略规划引领新方向,以扎实的普及应用形成新模式,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融合应用走向创新发展。


(作者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科技促进教育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杨宗凯校长将在“第三届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研讨会”上发表主旨演讲

现场聆听,点击下图,报名参会


【文末福利】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年第3期

离线阅读安装包

1.加入QQ群714610659;

2.进入群文件;

3.找到《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年第3期离线阅读apk文件;

4.发送到手机,点击安装;

5.即可离线阅读。(目前适用于安卓手机)



— THE END —


责任编辑:朱   哲

微信编辑:李中华



往期荐读

人教社副社长王志刚:技术之上,愿我们有更温情而美好的教育

与你相遇的第365天,我要成为更好的自己

可以陪我一起过生日吗?

关于“天气太热,暑假延长”的通知

原汁原味的美国STEAM课堂什么样?(内附课堂教学视频)



2018,我们将聚焦以下话题,

欢迎来稿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